爱与感恩是自然流露而不是操练
在当今教会的讲台与小组中,「操练爱心」、「操练感恩」成为常见的话语。一方面,它们体现了对信徒灵命成长的重视;但另一方面,这种说法却常常让我感到不安,甚至产生内心的抗拒。
为什么我们会对「操练感恩」、「操练爱心」这类说法产生排斥?因为这种表达不自觉地将属灵生命的自然流露变成了一种人为的训练,一种靠意志力去完成的属灵任务。这种方式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基督徒的爱心和感恩不是出于内在生命的活泉,而是通过不断重复和刻意努力「磨出来」的行为习惯。
圣经从未要求我们「操练」去爱神、去爱人,而是说:「我们爱,是因为神先爱我们。」( 约翰一书 4:19 )
真正的爱,是在经历神的爱之后,从心底自然流露的回应;真正的感恩,是在认识到自己何等蒙恩之后,无法抑制地从灵魂深处发出的赞美。这些都不是「练习」来的,而是与神建立真实关系的产物,是生命连接的果效。
主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 约翰福音 15:5 )
果子不是靠枝子「操练」结出来的,而是枝子连接在树上,由内而外自然生发的。今天许多信徒忽略了「连结」,却高估了「操练」的作用,于是变成了靠自律维持信仰表现的人,而不是靠生命活出见证的人。
当「操练」成为属灵生活的主旋律,很容易产生几种危险:
1. 心不甘,情不愿:人会出于责任、压力或属灵期待,去做一些「该做」的事,比如感谢、施舍、帮助人,但心里却未必有喜乐。这种「操练」若成为常态,信仰就会流于表面化、形式化。
2. 掩盖内在的冷漠:有些人通过「操练」维持一种属灵形象,实际上却掩盖了内心缺乏对神的热情、对人的怜悯。长此以往,就可能产生属灵伪善和骄傲,甚至对自己产生虚假的属灵认同感。
3. 信仰变成道德主义:把信仰简化为行为上的「操练」,实质上是把基督教降格为一种「修炼型宗教」,削弱了对恩典、对神爱的回应力。这与「因信称义、因恩得救」的核心教义是背道而驰的。
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克服人性、培养品格」的过程,而是「领受生命、更新心思」的过程。神不是要我们靠着自己「变好」,而是要我们「常在基督里」,让圣灵在我们里面做更新的工作。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有节制、有行动、有操守。其关键区别在于是我们在生命流动中回应神而不是在行为控制中讨好神。
与其说「操练感恩」、「操练爱心」,不如说:「学习在生活中回应神的恩典」、「在经历主爱之后,自然流露的感恩」、「在圣灵引导下活出爱人如己的生命」、「因信心结果子的生活方式」
这些说法保留了属灵成长的过程性,同时回到了信仰的本质:我们所活出来的,不是我们操练的结果,而是我们得救的凭据。
在信仰的道路上,我们是葡萄树上的枝子,因着与基督的连接,自然结出生命的果子。爱,不是责任,是回应;感恩,不是任务,是荣耀。愿我们每日的感恩与爱心,都不是人为造作的功课,而是连于主的生命,自然而然的流露。因为爱,是神在我们里面活着的明证,不是我们对神努力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