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远方
听风低吟,看云流浪。永远的远方......
首页

 

论「上班的人不要讨厌任何人」

 

在职场流传着一句貌似「圆融世故」的鸡汤:「上班的人不要讨厌任何人」。看起来是一种理性克己的职场哲学,实则混淆了「讨厌」与「非理性情绪化」、「不专业」的区别,把复杂的人性压成扁平的顺从模板,不仅误导新人,更压抑真实的判断力,损害职场健康。

「讨厌某人」是一种自然的情绪反应,本质上是一种边界感知能力。当一个人不负责任、推卸工作、情绪失控、搞办公室政治,你感到不舒服、甚至讨厌,这是正常反应,是内心对「不正当行为」的排斥。如果你不能辨认这些人,也不会有保护自己、建立界限的本能。

关键在于即便讨厌一个人,也依然可以专业地配合工作。 职业素养的体现,不在于你「喜欢谁」,而在于你能否即使不喜欢某人,也能在任务上准确交付、按流程沟通、做到分清公私。

鸡汤劝你「别讨厌任何人」,听上去是修养,实则是一种压抑性的顺从价值观:要求你对所有行为都「理解包容」,哪怕有人严重消极怠工、拖你后腿、甩锅给你,都不能表露任何反感,否则就是「情绪化、不成熟」。

这种说法常被职场 PUA 者用来反向规训新人:「别太敏感」「别斤斤计较」「你对谁有意见,是不是你自己有问题」,逐步瓦解员工对边界、责任和自我判断的信心。

「情绪不能进职场」是一种伪命题。人不是机器,职场不是实验室。关键是如何辨别、管理和转化情绪,而不是否认、压制它。

你可以讨厌某个甩锅王,但仍然把交接文档清晰地写完。你可以对某位领导心存不满,但依然在汇报时条理分明、尊重岗位。相反,那些把讨厌情绪压下去、表面迎合、背后爆炸的人,更容易在关键时刻情绪失控。

真正成熟的职场人,懂得分清个人情绪与职业行为,而不是强迫自己「喜欢」所有人。

在复杂的职场关系中,你不需要成为「讨人喜欢的人」,也不必强迫自己「喜欢所有人」。你需要的是判断力:谁值得深交,谁只能点到为止;谁可以合作,谁需要提防。这些判断的基础,恰恰来源于你对他人性格、行为和动机的真实感受。

所以,允许自己讨厌某些人,但不要让讨厌干扰你的判断和表现。认清他人的本质,划清界限、合理应对,是职场的应有之义。

「上班不要讨厌任何人」是表面看似成熟,实则回避现实的人际麻醉剂。

正确的做法是:面对复杂的人性,允许自己有真实反应;面对工作的职责,保持专业冷静;面对负面的关系,保持距离、清晰边界。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喜欢,但你可以选择优雅而清醒地与他们共事。这,才是真正成熟的职场姿态。

 

发布时间:2025-07-07 07:36:14 Bourne | bo@omu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