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远方
听风低吟,看云流浪。永远的远方......
首页

 

官媒, 此时低头道歉才是你应该做的

 

2025 年 7 月 2 日晚, K1373 次列车脱线事故导致列车停运约三小时。封闭的车厢里,空调关闭、闷热难耐,一名年轻乘客在忍无可忍之下砸窗通风。这一行为,被官方舆论定性为「情绪脱轨」,更不是「自救壮举」。先是警方的「批评教育」,随之而来的,是媒体高高在上的训斥。然而,你们这种姿态才是真正的傲慢。

media

人不是机器。面对突发停运、信息不透明、温度飙升、密闭空间里氧气不足的真实危险,你们是否站在乘客的角度,认真考虑过这场「脱线」所带来的身心压力?还是只看到一个被砸坏的车窗?难道列车晚点三小时不可抗,体制无责;但乘客在绝境中的一记挥拳,却成了秩序的威胁?

砸窗,是生存本能,是在体制失灵时最后的呼吸通道,是对「我们还想活」的呐喊。

这不是情绪脱轨,而是理智还没有完全被逼疯的证据。真正「情绪脱轨」的,是那些面对群众困境,却只会用制式话术包裹自己责任的机关。真正没有底线的,是面对安全管理漏洞,不思自省,只知训人的态度。

列车停运不是乘客的错。危机管理没有预案、信息传达不及时、乘客困在闷热车厢中的绝望,才是整个事件的核心。如果官方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通风措施,也许不会有任何人去砸窗。可事实是,他们做到了什么?他们只是在事后站在高处,用「秩序」的名义压制「求生」的本能。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那个破窗的人不是敌人,而是制度漏洞的提醒者。他提醒我们:这个系统依然没有对最基本的应急作出回应。他不是「砸坏秩序」的人,而是让大家看清楚「秩序」的人。

在人民面前,权力必须学会谦卑。不是每一次批评都可以用「执法有理」来遮盖失职;不是每一次「安全事故」之后都只该看到「秩序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是高于玻璃窗的。如果一个制度可以容忍列车在盛夏中瘫痪三小时却无紧急处理方案,却容不得一扇玻璃窗的破裂,那这样的制度秩序是不是也该重新评估一下优先级?

砸窗的人,值得掌声;遮羞的回应,才应被质问。

这次事件,破的不是一扇窗,而是公众对安全保障的幻想。官方不应试图将责任转嫁给个体行为,也不能继续在人民的痛苦上讲教条主义的「大道理」。真正负责任的态度,是低下头,承认错误,补好预案,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可令人愤怒的是,事件过后,官方第一反应不是向公众解释事故原因,不是反思应急机制,而是俯身下令把那名破窗者「带走教育」,用一份冷冰冰的通稿写下「破窗不是自救壮举,情绪脱轨不能没有底线」。

荒谬至极,冷血至极,傲慢至极!

一扇窗,挡住了多少人喘不过气的胸膛?你们有没有设身处地想过在这高温封闭的空间里,一个普通人要忍到什么地步,才会选择用手砸窗?你们在办公室里写稿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当时脸上的汗水、喉咙的干裂、身边孩子和老人焦虑的眼神?是你们的应急机制缺失,是你们的组织调度瘫痪,是你们的「事后处置」比「事前预防」更熟练,才逼出了这样一记「破窗」。

他不是「情绪脱轨」,他是你们管理脱轨、责任脱轨的牺牲者。

真该被「批评教育」的,不是那个乘客,而是整条铁路上线的应急负责人,是坐镇空调办公室里看监控的调度员,是事发数小时都没有任何有效处置措施的主管部门!人民在流汗,你们在发通稿;人民在缺氧,你们在甩锅;人民在等一个解释,你们却急着教训他们「不该冲动」。

你们高高在上,戴着「文明」「秩序」的面具,对人民的本能求生指指点点,可真正不文明的,恰恰是这副高姿态;真正没有秩序的,是你们对乘客生命安全毫不在意、对公众质疑视若无睹的失职行为。

你们怕人民学会砸窗吗?你们怕人们明白:在一个冷漠的系统里,靠自己比靠你们更靠谱。

一扇窗,砸出了体制的无能;一份通稿,写尽了傲慢与羞辱。如果你们还有一点点廉耻,就别再装模作样地「批评教育」个体行为,而是该好好审视:

为何没有手动通风方案?

为何事故发生数小时,却看不到任何应对诚意?

别再拿秩序当借口遮丑,也别再用「情绪稳定」当成粉饰现实的遮羞布。如果一个制度能容忍车厢里的人快要窒息,却无法容忍一个人奋力砸窗通风,那这个制度需要砸碎的,远不止是一块玻璃。

人民不需要你们站在高处教训,而需要你们在现场解决问题;不需要你们喊口号,而需要你们负起责任。

今天,你们教训一个破窗的人;明天,可能就会有更多人明白:面对冷漠、面对失责,只有靠自己,才能保命。与其恐惧人民的「情绪」,不如恐惧一下自己那副让人寒心的嘴脸。

请收起你们的高高在上的样子!此时此刻,你们应低下头向人民认错,向人民道歉,向人民保证不会再发生此类事件。你们没有资格在自己犯错后还高高在上的指责别人,你们更没有资格否定人们自救的义举。你们没有资格指责别人践踏秩序,是你们在践踏人民应有的权力。

 

发布时间:2025-07-11 03:11:47 Bourne | bo@omuen.com